close

 

 

 

 

 

 

 

工商時報【劉振冬】

5月資料顯示,中國經濟並未顯著回暖,物價水準回升的力度有限,尤其是弱通膨資料進一步提升了降息預期。同時,在總需求整體不足的情況下,資金滯留於金融體系,貨幣市場利率下行難以傳導至中長期債券和信貸市場,寬鬆政策應該強調定向,而非大水漫灌。

5月,CPI年增1.2%,PPI年減4.6%,折射經濟轉型階段增長動力依然不足。有機構預計,即便下半年留學貸條件中國經濟能夠企穩甚至略為回升,回升力度也較弱。而大宗商品價格的反彈,以及豬週期的逐漸啟動,同樣受到低迷需求端的制約不會帶來太大的通膨壓力。再從匯率角度觀察,正在處於國際化關鍵階段的人民幣,出現趨勢性貶值的可能較小,下半年的通膨形勢仍然無須緊張。

不過,相對樂觀的是,年初以來的一系列穩增長政策效果有所顯現,5月PMI繼續回升,連3月高於50,百城房價月比也由負轉正,成交量放大,房市有所回穩。隨基礎設施投資項目陸續審批開工,基建投資穩增長的作用也會進一步提升。

專家判斷,CPI的持續低位運行將繼續確保政策的寬鬆空間,貨幣政策仍將維持穩健適度寬鬆的基調。從長週期角度觀察,降息週期可能還要持續1年至2年的時間,GDP的底部至少在第3、4季度。

在這樣的資料背景之下,如何選擇貨幣政策工具?機構認為,仍會繼續走在適度寬鬆的道路之上,但會相對較少地使用常規工具,而相對較多地使用定向政策。「做寬鬆的事,但別釋放太寬鬆的信號」,這也可以理解為,決策層反復強調「不是大水漫灌」的用意。

一方面,經過兩次「全面+定向」調降存準率,金融體系流動性寬鬆,商業銀行超額儲備增加;5月貿易順差擴大至近600億美元,外匯占款或將增加,擠壓進一步降准空間。

另一方面,在某些角度而言,已經出現一些流動性陷阱的端倪,寬鬆政策的操作必須更加謹慎、精準。目前,宏觀經濟仍未擺脫下滑態勢,但連續降準降息後,短端利率已降至較低水準,卻無法傳導到長端利率和貸款利率之上。可見降準的邊際效應正在遞減。

在「不大水漫灌」的前提之下,未來的常規政策工具如何選擇?目前,政策在引導貨幣市場利率下行方面效果明顯,但中長期債券利率和信利率方面下降有限,一方面反映出整體的總需求不足,資金滯留於金融體系,同時也反映出代償整合貨幣政策傳導機制還不完善。

如何將資金趕出去,引導至實體經濟?有機構認為,決策層應該量價雙管齊下,採取定向的量化寬鬆政策,引導資金投向國民經濟重點領域和薄弱環節。可能的政策選擇包括,取消超額存款準備金利息、降準降息+定向降準、對商業銀行抵押再貸款+擴大抵押品範圍、扭曲操作收短放長、對四大資產管理公司再貸款+收購銀行不良資產、注資政策性銀行+定向放貸,以切實降低實體經濟融資成本。

同時,在未來繼續採取降息手段的同時,決策層還應繼續加快利率市場化改革,著力完善shibor形成機制,以及商業銀行貸款定價機制,從而確保貨幣政策目標有效傳導。

(本文摘自經機車對保濟參考報)


BA988E1B55288CC9
arrow
arrow

    z37xj73nnx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(0) 人氣()